我們經常說飲茶要用陶瓷茶具,那么對于陶瓷茶具大家知道說的是兩種器皿嗎?
陶瓷茶具陶與瓷的區別!陶與瓷的區別。茶具多用陶或瓷制作而成,故了解陶與瓷的不同性狀,有助于在選擇茶具時,根據不同沖泡方法、不同茶葉、不同飲用方法等有針對性地選用。陶與瓷的主要區別在于:
(1)作胎原料不同: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數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因原料不同,其成分有所差異。以宜興紫砂陶為例,其礦物組成屬含鐵的粘土-石英-母系,鐵質以赤鐵礦形式存在,主要物相是石英、莫來石和云母殘骸,結晶細小均勻。燒制白陶的高嶺土是一種以高嶺石為主要成分的粘土,呈白色或灰白色,光澤暗淡,純粹的高嶺土含氧化硅46.51%、氧化鋁39.54%、水13.95%,熔度為1780℃,因其可塑性差、熔點高,要摻入其他材料才能制作。瓷石是由石英、長石、絹云母、高嶺石等組成,完全風化后就是通常所見的瓷土,制作瓷器的瓷石屬半風化,經揚碎、淘洗成為制坯原料。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鋁,并含有少量的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錳、五氧化二磷等,熔度一般為1100~1350℃,其高低與所含助熔物質的多少成反比。
(2)胎色: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鐵量較高,一般呈紅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色為白色,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3)釉的種類:釉系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質感的光亮層,由瓷土(或陶土)和助熔劑組成。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溫釉,其助熔劑為氧化鉛。秦漢時就大量燒制這類鉛釉陶,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低溫顏色釉、明代的五彩和清代的粉彩均屬此類。瓷器表面施有高溫釉,主要有石灰釉和石灰一堿釉兩種。石灰釉以氧化鈣等為助熔劑,含量多在10%以上;石灰-堿釉以氧化鈣和氧化鉀、氧化鈉等為助熔劑,氧化鈣含量多在10%以下,氧化鉀和氧化鈉等金屬氧化物的總和常達4%以上。
(4)燒成溫度:因制胎材料的關系,陶器的燒制溫度一般在700~1000℃,瓷器燒制溫度一般在1200℃以上。
(5)總氣孔率:總氣孔率是陶瓷致密度和燒結度的標志,包括顯氣孔率和閉口氣孔率。普通陶器總氣孔率為12.5%~38%;精陶為12%~30%;細炻器(原始瓷)為4%~8%;硬質瓷為2%~6%。
(6)吸水率:這是陶瓷燒結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指器體浸入水中充分吸水后,所吸收的水分重量與器體本身重量的比例。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細炻器為0.5%~12%,瓷器為0~0.5%。
taoci52.com精選閱讀
陶與瓷的區別在哪里?
一、 原材料方面:
用紫砂泥制作的紫砂茶壺,它是介于陶和瓷之間屬于半燒結精細“炻器”,其材料的礦物化學組成含富鐵的粘土—石英—云母系,礦物中所含玻璃相較少,正因為大自然神功配置,經物理、化學測試,紫砂泥具備良好的可塑性,較小的干燥收縮率,生坯強度高,透氣性好,焙燒溫度范圍值寬等特點。
瓷質材料,因花崗巖經長期熱液變化而生成的瓷石,是一種由石英、絹云母、高嶺土、長石等礦物組成的聚合體,礦物中所含玻璃相較多,其本身含有的成分就已構成瓷的要素,并且具備了瓷工藝與燒成所需的性質。而紫砂壺在實用功能方面顯現出的四個特性也是瓷壺所不可能達到的。
二、 焙燒溫度方面:
紫砂壺燒成溫度一般在1160℃—1200℃,而瓷壺燒成的溫度約在1200℃—1400℃,遠遠高于紫砂壺燒制的溫度。紫砂壺與瓷質壺,燒制溫度的不同,也給成品帶來一定的區別,陶器并未完全燒結,而瓷器胎體已完全達到瓷化程度。故成品紫砂壺,敲擊時發出悶聲,硬度較差,而成品瓷壺敲擊時發出聲音清脆、悅耳、嘹亮,硬度強,用鋼刀劃其表面很難留下刀痕。
三、 透明度方面:
紫砂壺不具備透明性特征,即使薄如蛋殼,亦不能透明,而瓷壺無論厚薄,皆有半透明之特征。
四、 外觀色與造型方面:
紫砂壺,其砂而不澀,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細而不膩,質堅如石,色質儒雅,里外不施釉,素面素心,意味雋永,追古思今,人靜融性,宛若端莊無邪的采菱村姑。瓷壺質地堅白,里外施釉,且釉彩艷繁,恰似京劇舞臺上盛飾的花旦,又因原材料本質區別,決定了瓷壺無論在其實用功能,型款多樣性等方面都大大遜色于紫砂壺。
附加說明:
一、 試驗前兩種茶壺均經過沸水清洗和陽光照曬消毒,注茶后兩壺壺口用消毒棉密封,處于自然狀態。
二、 測定茶汁PH值應用精密試紙,觀察兩種茶壺注茶后茶汁的PH值變化。
三、 茶汁的色、香、味,變質發餿現象,因無適合儀器可測,采取現場直感觀察方法。
PH值的變化,茶汁的PH值由中性向弱酸性轉化,是由于茶葉中丹寧溶出的結果,損害茶汁的質量,紫砂壺注茶時PH值從7下降到5.5需5—6天,而瓷壺注茶后僅1—2天,PH值很快從7下降到5.5。
色澤變化:兩種茶壺注紅茶時,紫砂壺內茶汁由紅棕色變成紅褐色,瓷壺則由紅棕色變成黑褐色;注綠茶時紫砂壺內茶汁由綠色漸變成棕色,瓷壺內茶汁初泡時易變黃色,時久而變黑褐色。
香味變化:在15℃室溫下,紫砂壺歷經五天后仍有香味,而瓷壺二天后香味則淡,紫砂壺泡綠茶保持茶香味的功能大于瓷壺。
茶執法艘變化:兩種茶壺同時進行消毒—注茶—用消毒棉封閉戶口、壺嘴,讓壺內茶汁處于自然狀態。在高溫下(33℃—35℃)紫砂后五天后茶汁才發餿,瓷壺2—3天已有餿味,以上試驗說明紫砂壺泡茶在色、香、味保持功能上均優于瓷壺。
精選:紫陶燒制前干燥方式?(通用)
紫陶坯的干燥是進行高溫燒制前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干燥的過程中,因為坯體水分的蒸發而使黏土的顆粒收縮,體積變小,如果干燥的方式不正確,干燥的速度過快,都會造成陶坯開裂變形。
干燥方式分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兩種。自然干燥是在自然溫度下使陶坯干燥,人工干燥則是人為地提高干燥環境溫度,加快陶坯的干燥速度。
自然干燥需要選擇避風、避陽的室內環境,溫度以20℃~25℃為宜。夏天溫度比較高,可以用塑料膜、塑料袋或者濾布等,套住或蓋住陶坯已達到保濕的效果。
人工干燥一般是利用窯爐余溫對濕坯烘干,可以將濕坯放在剛出窯后的窯膛內或正在燒制的窯爐四周、窯爐頂部進行干燥。
有時候為了加快陶坯的干燥速度,縮短制作周期,還可以將陶坯直接裝進窯爐,用慢火徐徐烘烤,烘烤的速度為4~5分鐘升溫1℃,至70℃~80℃時保持恒溫2小時以上,即可進行正常的焙燒了。
不論采用哪一種方式干燥,都要保證坯體避風且勻速干燥,必要時需要轉動坯體方向,使陶坯前后左右均勻干燥。對于陶坯較厚、形體較大的坯體,干燥的速度要求更慢。
判斷坯體是否干燥,可以用觀察和觸摸兩種方式。
陶坯在由濕變干的過程中,顏色會由深變淺,完全干燥時整個陶坯發灰發白,這時,只要翻陶坯的底部,如果整個陶坯顏色一致,底心無深色濕暈,即可判斷陶坯已經干透。
陶坯在沒有完全干燥時,表面上顏色雖然發灰發白,但觸摸的感覺是冰涼的;而完全干燥的陶坯,觸摸的感覺則是發熱的。
“雙生花開亦不同”—陶與瓷茶具的差異表現
陶器和瓷器二者之間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與聯系,二者有很多地方相似但差別也不少,這兩者如同雙生花一樣相伴相生。接下來要和各位講的是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具體差異表現。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茶具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二、燒制溫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四、堅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陶器和瓷器的誕生都凝結著古人的努力和智慧,這兩者制成的茶具也是各具特色。陶瓷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瑰寶,大家都應該好好珍惜傳揚。
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有什么區別?
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有什么區別?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于制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
人們通常所說的陶瓷茶具其實是“陶器”與“瓷器”茶具的總稱。用陶土燒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燒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制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的區別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茶具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二、燒制溫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四、堅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有什么區別
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于制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
人們通常所說的陶瓷茶具其實是“陶器”與“瓷器”茶具的總稱。用陶土燒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燒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制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的區別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茶具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二、燒制溫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四、堅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瓷器知識: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有什么區別
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
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有什么區別
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于制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
人們通常所說的陶瓷茶具其實是“陶器”與“瓷器”茶具的總稱。用陶土燒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燒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制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的區別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茶具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二、燒制溫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四、堅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區別
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區別。
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于制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
人們通常所說的陶瓷茶具其實是“陶器”與“瓷器”茶具的總稱。用陶土燒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燒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制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的區別: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茶具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二、燒制溫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四、堅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茶具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2020骨瓷茶具鑒別方法
骨瓷和陶瓷是生活中的常見的,下面小編將要來給大家說說骨瓷和陶瓷的區別和骨瓷茶具鑒別方法相關知識。
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骨瓷簡介
骨瓷的學名叫骨灰瓷,是用動物的骨炭、粘土、石英和長石作為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柚燒而成的一種瓷器。骨瓷含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食草動物骨灰,屬于環保的綠色消費品,相比一些一般的陶瓷,骨瓷更加的潔白、細膩、通透、輕巧。雖然陶瓷起源于中國,但是骨瓷卻創于英國,曾經是英國皇室的專用瓷器,現在骨瓷也是一種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陶瓷簡介
陶瓷包括陶器和瓷器,是指可塑性制瓷粘土和瓷石礦做為胎體,用長石和石英等原料制釉,并且通過成型、干燥、燒制而成的制品。主要用于日用、藝術、建筑陶器三種,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和生活質量,通過燒制粘土燒制除了陶瓷。
1、輕重:同種器型的骨瓷與陶瓷對比骨瓷會很輕。
2、色澤:骨瓷色澤溫潤如玉,陶瓷會顏色泛青澀。
3、保溫好:與傳統瓷器相比,骨瓷的保溫性更好,喝咖啡或泡茶時具有更好的口感。
4、檔次高:骨質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認的高檔瓷種,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號稱瓷器之王,畫面做到骨瓷上會顯得很真實,很清晰。
5、聽聲音:把骨瓷托在手心中,拿個筆或者小棍子敲打下骨瓷碗會發出如鐘聲似地響聲。
6、挑選個大些的骨瓷碗,里面倒入約手指關節第一個節那么多水,手指蘸上水圍著碗邊蹭,這時會發出共振似地“吱吱”聲。
骨瓷茶具鑒別方法
1、骨瓷茶具因含骨粉的原因瓷器本身呈現一種自然的奶白色,這是其他任何的瓷種都無法仿制的。骨瓷含骨粉越多就越趨向于奶白色,品質也越高。
2、將不同瓷質的茶具倒扣在燈泡上,骨粉含量高的高檔骨瓷茶具是整體通透,骨粉含量低的骨瓷與其他瓷種在通透效果上就差了很多。
3、將兩個高檔骨瓷茶具的茶碗放在平攤的雙手上進行碰撞,由于骨瓷是高溫燒制的瓷器,堅硬度非常高,這樣的碰撞是不會出現破損的,因此,可以稍微用點力地碰撞。高檔骨瓷碰撞后發出的是和敲鐘一樣清脆鐺的聲音,并且有回音,回音時間較長。
4、骨瓷茶具做工都很精細,它們的底部都是經過二次打磨過的,既防滑又防止劃傷桌面,這也是鑒定是不是好骨瓷的方法。
以上就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的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骨瓷茶具鑒別方法相關知識,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精選:陶瓷茶具陶與瓷的區別(通用)》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精選:陶瓷茶具陶與瓷的區別(通用)》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瓷磚區別